已瀏覽:8503 來源:本站 發(fā)布時間:2011-11-01
今天下午去一朋友家玩,朋友是學電腦的,在一家公司做技術總監(jiān)。我到的時候,朋友還在寫程序,說了幾句簡短的問候后,朋友繼續(xù)寫他的程序。我則找了張椅子,坐在朋友旁邊,看他怎樣編的。屏幕上全是英文,他打出來的也是英文,確切地說是代碼??粗稽c一點地打字,剛開始的時候,我似乎還有點悶,但慢慢地,看著屏幕上那些螞蟻似的字母從他雙手中輕舞飛揚飄出來,感覺他的那活也還很有意思的。 朋友寫完了一大段程序,運行后效果良好,達到了預期效果,朋友休息了一會,算是作為自己的獎勵,但就在休息的時候,朋友不知道又有什么靈感出來了,說是想到了一個更佳的方案。接下來,他把自己剛剛寫好的那段程序刪了,很長的一段,至少花了他一小時地時間,按照他的速度,差不多七、八百行。說實話,我倒覺得可惜的,很不容易呀,寫了那么長時間,而且運行起來也很好呀。他按照自己新的想法,又開始寫了,大概過了半個鐘頭,大概他寫好了,試著運行了一下,失敗。他迅速地查找原因,很快找一個,調試,再次運行,又是失敗,又找原因,再調試……..這樣反反復復地做了好幾回,但還是有問題解決不了,朋友郁悶的點了根煙。 我有些不解:“唉,剛才那個不好嗎?何必要改呢?”朋友說:“剛才那個我很熟悉,這個我還沒試過,我覺得這個應該更好一些?!薄澳敲创笠欢未a,刪了不可惜嗎?”朋友沒說話,似乎他找到了什么。又是一番修改、運行………終于,他雙手一拍,“搞定!”在祝賀他時,他笑著告訴我剛才那個問題的答案:“這就叫進化?!?進化?想想也是,我似乎明白了一些。朋友是外地人,沒有上過大學,中專畢業(yè)后一直在外東奔西走,在彷徨和困苦之中,他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電腦行業(yè)。但家境的貧寒使他沒能享受到真正的大學教育,他只有通過培訓學校和自己的不斷探索來提高自己。近十年的摸打滾爬,他終于坐到了公司技術總監(jiān)的位子。而他們公司里不乏學歷高的員工,為什么它可以呢?我找到答案了,就是“進化”,在乎一種精益求精、不斷探索的追求,這也是他為什么能“年薪十萬”的原因?,F(xiàn)在的情景很完美,但肯定有瑕疵的地方,我們是滿足現(xiàn)狀還是繼續(xù)追求呢?社會是發(fā)展的,要跟得上發(fā)展的腳步,我們只有繼續(xù)發(fā)展。 任何行業(yè)都是如此,教育也是一樣,社會化、信息化的腳步已經對教育產生了很多的沖擊,教師應該如何對待?我們的觀念、我們的行為、我們的方法,是不是也要進化?發(fā)展是必然的,進化是應該的,朋友是對的,我也要學習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