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瀏覽:3615 來源:孝感日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2-06-17
孝感高中 陳繼民
當語文教師受人羨慕:寫一般的文章,一揮而就,不太費力;寫教研論文,也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方便,然而,寫文章對有些語文教師深感不易,甚至一提筆就頭疼。教學生作文頭頭是道,自己動手則叫苦不迭。究其原因,他們可能是把教語文僅當作和教數(shù)理化一樣的一門課程,只是向學生傳授字詞句和語法、修辭、邏輯、寫作等知識而已,即使教作文也是“已所不欲,只施于人”;也可能是要求學生寫作多,自己練得少,動筆時就覺筆澀;或寫作對不少人來說本來就是一件痛苦的事,誰硬要吃這個苦?。
語文教學內容包括教學生寫作。要學生會寫,老師當然也要會寫,所以語文教師要練點“寫作功”。事實上,語文教師會寫文章還有諸多意義。
寫作是生命中的樂事。語文教師寫文章是在自己池塘里游泳,這種“游泳”既可“練筆頭”又可享愉悅:欲抒發(fā)情感,則凝神結想,一揮而就;欲發(fā)表見解,則稍擬思路,一氣呵成。如此生活,何其樂也!再說,由于所寫均是自己所見所思的東西,教學中與學生交流便自然、深刻。寫多了,聯(lián)系寫作體會講作文,容易抓住學生的心,以促進作文教學。例如講寫文章鑒賞的作文課,可先念念自己寫的鑒賞文章,然后要求學生寫。學生因祟拜老師而樂于寫,寫作勁頭足了,作文自然容易進步。
寫作可促自己不斷學習。寫得多,遇到的問題就多,以問題逼自己讀書、學習,年復一年,知識面的就會不斷深化、擴大。要寫某方面文章,對這方面知識就須有個系統(tǒng)掌握,要掌握就要學,年復一年,該方面的知識便愈加豐富。若是教研寫作,還可借寫作總結、反省自己的教學,提高教學水平。
寫作可豐富生活。忙于寫作,日子會過得充實,教學中有所感,即想成文;欲成文,就須精心構思;構思大致成功,就要材料,就要為收集材料去翻書,讀書,鉆到書海中。寫前要構思、查書、擬稿,寫作中要不斷修改……如此忙碌,苦中有樂!
語文教師容易寫出好文章,因他們有很多“天然”優(yōu)勢。
有語文知識的功底。寫作中,能自覺地進行一篇文章的立意和謀篇布局,知道怎樣組段、組文;知道字怎樣寫、詞語和標點符號怎樣用、句子怎樣才生動;懂得語法、修辭、邏輯。用歷史掌故,心底有儲藏;引古今詩詞,信手能拈來。
有語文課本中的范文。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多是精品。不少語文教師,不僅把課文當作教學生的教練車,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和寫作技巧,還善于把課文當作自練車,借課文學寫作。課本中既有古今的散文、小說、詩詞,還有例如總結、講話、通訊、說明文等應用文。對這些文章進行一些研究,可學習不同文體的寫法。例如剖析課文中的某些議論文,就可學些論證結構和論證方法。
有古文和古詩詞的積累。有的文章出彩,少不了“古韻”,而語文教師對“古”詩文積累得較多。例如文言文中的高風亮節(jié)人物的故事,精典的謀篇布局,許多名言警句等等都是語文教師的取材優(yōu)勢;再如將李密的《陳情表》、王羲之的《蘭亭集序》、王勃的《滕王閣序》、蘇軾的《赤壁賦》等文中的精華,寫作時適時滲進文中,就易成就美文。
有閱讀報刊的習慣。很多語文教師在閱讀報刊時,除為了解內容外,還有意或無意地吸收著一些寫作技巧,如此日復一日,就會將這些寫作技巧變成自己的本領。例如,閱讀報刊新聞,就會留心新聞類文章的寫法;閱讀教研文章,就會揣摩寫教研文章的套路。
有批改學生作文中積累的經驗教訓。學生作文中出現(xiàn)的毛病各異,有的思路不清,讀來如“霧里看花”;有的語句不通,行文結結巴巴;有的亂用標點,句逗不分……學生作文中的毛病,是啟發(fā)教師正確為文的反面教材。留心把這些毛病當作自己的寫作教訓,把優(yōu)秀作文當作自己的寫作借鑒,對教師的寫作大有補益。
寫好文章,關鍵是毅力,故要做到“三個堅持”:一是堅持廣積累,多思考。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現(xiàn)象,教育教學中的不少體會要多思考。思考多了就有寫不完的內容,然后像還“還賬”一樣地抓緊時間把這些內容變成文章。二是堅持學范文,多體會。把課本或報刊中的優(yōu)秀文章當作范文分類積存起來,抽空讀一讀,在寫某篇文章時,可揣摩立意,研究寫法,感受語言風格等,體會其各方面的特點。三是堅持勤動手,多寫作。要善于擠時間,充分利用假節(jié)日、早中晚等時間和別人“喝咖啡的工夫”寫點東西。 寫作要經過提煉觀點、謀篇布局、采集和運用材料等過程,難免辛苦,所以一定要堅持不懈。
“打鐵先要自身硬”,自身硬了,這個“鐵”就打得好。老師會寫,學生仰之仿之,他們的寫作興趣就會自然地生長起來。
(原載2022年6月17日《孝感日報》)
撰稿 陳繼民
編輯 黃華松
審核 陳繼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