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瀏覽:3470 來源:孝感日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2-04-15
2022年高考即將來臨,十年寒窗苦讀,一朝展翅沖天。高三的學子們正向著自己的目標大學做最后的沖刺。我結合多位專家對新高考的分析和預測,給同學科提出一些復習備考的方法和建議。
深入研究物理情景,提高信息分析能力。從2020年起,我省高考不再制定考試大綱,而是圍繞教育部考試中心發(fā)布的《中國高考評價體系》作為命題與備考的新指南。該書指出,新一輪高考改革命題應力求突出創(chuàng)新試題形式,加強情景設計,注重聯(lián)系社會生活實際,增加綜合性、開放性、應用性、探究性試題,引導減少“死記硬背”和“機械刷題”的現象。物理學科的試題會以“情境”為載體,通過設計生活實踐情境和學習探索情境,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原理,不斷發(fā)現問題,解決問題的能力。無論情境如何變化,重點考察的物理知識點是不變的。
生活實踐問題情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。一是與大自然中物理相關的現象。例如光學中的全反射、日食等現象。二是與生產生活緊密聯(lián)系的物理問題。比如冬奧會的冰壺比賽中的動量能量、高臺滑雪的運動和力、雙人花滑中的圓周運動等。三是科技前沿。比如與神舟12號13號載人飛船發(fā)射相關的萬有引力或變軌問題。 要學會從這些情景中去提取相關物理條件,構建物理模型,轉化成相應的知識點。所以,一方面要靠平時的積累,另一方面也在于對知識的靈活應用。
學習探索情境也包括三方面。一是物理學史問題情境。要了解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對物理學發(fā)展作出的重大貢獻,明確他們科學的研究方法,積累相關理論的推理和論證過程。例如對光本性認識的發(fā)展史、萬有引力定律的發(fā)現以及推導等。二是課程標準和教材中的典型問題情境。要熟悉課本上所有的演示實驗,明確其實驗現象及實驗目的,能迅速的聯(lián)系相關物理知識并解決問題。復習備考中同學們應當重視教材,回歸到教材中體會典型例題的引導作用。三是科學探究的問題情境。注意探究型實驗的拓展和變化,大多數實驗題,都是在課本原型實驗的基礎上加以各種變化。例如,用砝碼通過滑輪帶動小車,在木板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,這個實驗過程,可以用來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(guī)律,可以探究牛頓第二定律,可以驗證動能定理,還可以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,可謂是力學實驗中最重要的模型。但是不同的實驗目的,實驗細節(jié)和要求卻又各不相同,需要大家仔細辨析和比較,以提高自身的分析及拓展能力。
高考物理試題,對信息識別和加工能力的要求很高。要能夠準確理解試題信息,從數據表格,函數圖像中提取和篩選關鍵數據信息,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。就高考命題趨勢來看,試卷整體信息量將會增大。在平時練習當中就應當注意積累各種物理工具解題的方法和思路,除了物理公式,還有物理圖像以及運動草圖,各種視圖等,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準確的分析物理過程。
勤動筆,多演算,加強數學應用能力。 數學物理不分家,物理試卷的整體難度與試卷的數學計算量有很大關系。新高考對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能力的考察強度有所提高,對數學方法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要求也會隨之提高。物理對數學能力的考察不只是在基本計算當中,包括數形結合,極值計算,平面幾何,立體幾何都有較高的要求,學生在復習備考中應當有目的性的去鍛煉自己的綜合數學能力,哪里不會鉆哪里,哪里不熟練哪里。
好的答題習慣是成功的一半。 學習標準答案,規(guī)范答題過程,是每次考試完之后,學生都應當落實的學習環(huán)節(jié)。對照標準答案,學習規(guī)范語言表述,得分公式的規(guī)范書寫,都是糾錯的一部分。每個同學都應該根據個人情況,總結考試注意事項,并在模擬考中加以實踐和改進,以最好的狀態(tài)應對高考。
(原載2022年 4月 15日《孝感日報》)
撰稿 儲思銘
編輯 黃華松
審核 陳繼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