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b id="roa7q"><abbr id="roa7q"></abbr></b>

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教學教研 > 教學反思 

      前 言

      已瀏覽:13625 來源:本站  發(fā)布時間:2018-12-25

       

          杜甫是我國唐代一位富才博學的大詩人。早年的杜甫就曾發(fā)出“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”的壯語,足見他把廣博的閱讀作為詩歌創(chuàng)作的根基。近十年來,我在研讀杜甫詩集時,深深地體味到詩人學養(yǎng)豐厚,造詣深湛,用事廣博,精切過人。

          在古人的詩歌創(chuàng)作中,常有運用典故的習慣,以達到語言簡潔,容量豐富,主旨鮮明突出的目的,杜甫很好地繼承了這一傳統(tǒng)。為了增強詩歌的表現(xiàn)力,更好地為其內(nèi)容服務(wù),杜詩用典目的明確,出處清楚,并且做到了讀書與寫作的完美結(jié)合,這從《又示宗武》詩中得到了印證。詩云:“覓句新知律,攤書解滿床?!闭f的是其子宗武近來懂得詩歌格律,開始學著作詩時,為了查找字句出處,將書籍攤滿一床。對這種尋典作詩的行為杜甫是贊揚的。宗武如此認真的寫作態(tài)度是詩人言傳身教的結(jié)果,也是對杜甫使事用典經(jīng)驗的生動寫照。由此可知,杜甫在詩歌創(chuàng)作中,除了從人民的生活中吸取豐富的營養(yǎng)來反映當時的社會現(xiàn)實之外,他還十分重視學習古代經(jīng)典著作,借以豐富自己的才能學識,而且在詩歌創(chuàng)作中有意將讀書與用典緊密地結(jié)合起來。讀書越廣博,用典就越豐富,這在唐代詩人之中,杜甫是表現(xiàn)得相當突出的。在杜甫詩集中,用典所涉及的古籍書目多達140余種,典源主要出自唐以前的史書,同時兼及其它古代典籍和作家詩文。史書中出典列前三位的是:《史記》有335條次,《漢書》有256條次,《后漢書》有196條次。在先秦諸子作品中,《莊子》出典最多,有120條次。在杜甫詩集的1400余首詩章中,含有典故的詩多達775首,凡用典2312條次。正因為杜甫有萬卷書熟諳于胸,所以引經(jīng)據(jù)典,能做到得心應手,故中出新,頓然使其詩章發(fā)出熠熠的光華。

          用典可分為兩類:一為語典,即前人曾經(jīng)運用過的詞語;一為事典,其出處與古代的人和事有關(guān)。用典是一種言簡意賅、言近旨遠的藝術(shù)手法,它可以引導讀者通過語源和事源,產(chǎn)生定向聯(lián)想,從而擴大并豐富詩歌的思想內(nèi)涵,增強其藝術(shù)感染力。在杜甫詩集中,有關(guān)語典、事典的巧妙運用,可謂俯拾皆是。杜甫客居梓州時,生計十分艱難,于是在《客夜》詩中云:“計拙無衣食,途窮仗友生?!逼渲小坝焉币辉~,乃前人已有之言,出自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伐木》:“相彼鳥矣,猶求友聲。矧(shěn 申。況,況且)伊人矣,不求友生?”和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常棣》:“雖有兄弟,不如友生?!眱墒自娭械摹坝焉ㄉ?,助詞無義)”都是強調(diào)友人的重要性。后世以“友生”稱朋友。這里用此語典,表明杜甫在無衣無食的艱難處境之時,希望得到友人資助的迫切心情。在《對雨書懷走邀許主簿》詩中,杜甫對酒而“門聽長者車”?!伴L者車”,即顯貴者之車。這里化用秦末陳平事。當時陳平貧居陋巷,卻時有顯貴者乘車造訪。詩中的“長者”指任城許主簿,表示對其尊崇之意;以“聽長者車”,喻指盼許氏來訪。前者為語典,后者為事典,二典借古喻今,貼切自然。下面僅就杜甫靈活多樣的用典技巧著重分述于后:

          一、     語同典異。如“膠漆”一詞,語源出處不同,典故的含義也就不同。東漢的雷義和陳重,二人友誼深厚,后世認為他們是情誼深篤的典范?!逗鬂h書·獨行列傳·雷義傳》云:“鄉(xiāng)里為之語曰:‘膠漆自謂堅,不如雷(義)與陳(重)。’”《從事行贈嚴二別駕》中說:“黃昏始扣主人門,誰謂俄頃膠在漆。”這里以“膠漆”為喻,謂嚴二別駕與自己一見如故,友情融洽。然而,在《莊子·駢拇》篇則認為膠漆用來粘合物品有傷物品的自然本性,并用以比喻仁義有傷人性。后世用作感嘆世道人心的典故?!秾憫讯住菲涠疲骸昂鸀橛薪Y(jié)繩,陷此膠與漆。”這里以“膠漆”喻指仁義,認為仁義傷人本性,感嘆人心不古,智巧日生,陷入追逐名利而不能脫身的困境之中?!澳z漆”又是古代作弓的一種原料?!秾O子·作戰(zhàn)篇》中列舉出師的費用開支時,其中就包括“膠漆”之材。《夔府書懷四十韻》中說:“田父嗟膠漆,行人避蒺藜。”此處的“膠漆”,就是代指征收的軍需品,并以“田父嗟膠漆”說農(nóng)民傷嘆官府誅求過重。在以上三例中,“膠漆”的含義各不相同,但是不管是它的比喻義還是借代義都與其粘合的特性有關(guān),所以語同典義之法,不僅擴展了“膠漆”語典的使用范圍,而且使其內(nèi)涵顯得更加豐富。

          二、一事多典。謂在同一故事中有多重典義。如《晉書·張華傳》所載:傳說埋藏于豐城的寶劍,因劍氣沖天而被發(fā)現(xiàn),“一曰龍泉,一曰太阿?!焙髞沓謩Φ膬芍魅艘粋€被殺(指張華),一個已卒(指雷煥)。雷煥之子雷華“持劍行經(jīng)延平津(水名),劍忽于腰間躍出,墜水。使人沒水取之,不見劍,但見兩龍,各長數(shù)丈,蟠縈有文章(謂二龍盤繞,身上有文彩)?!薄掇瑒Α罚骸褒埳韺幘貌亍保恳螂p劍從水中躍出,騰空而化作雙龍,故以“龍身”喻指神異的蕃劍;又以“龍身寧久藏”的反問之語,表明自己用世之志未泯?!端肌罚骸盁o計斸(zhú 竹。本為大鋤,引申為掘取)龍泉”。這里以“龍泉”劍喻指鄭虔。由于“龍泉”劍沉埋于地,無法掘取,因此又以“無計斸龍泉”比喻鄭虔被貶謫。《詠懷二首》其一:“夜看豐城氣,回首蛟龍池?!逼湟馐钦f我曾夜看上徹云天的豐城劍氣,回首之間二劍便化為水中的蛟龍。這里杜甫以豐城寶劍自喻,并的劍化蛟龍的形象,申言自己雖不見用于世,但其壯志猶存。《重送劉十弟判官》:“經(jīng)過辨豐劍,意氣逐吳鉤?!鄙暇涫钦f我與你(劉判官)相遇,如識豐城寶劍。此以豐城劍比喻杰出人材,即喻指劉判官才氣不凡。一事多典的運用,豐富了事典的內(nèi)容,而且顯得靈巧貼切,富于變化,從而增添了用事的韻味。

          三、     虛實與反用。虛實用法,如《秋興八首》其二:“聽猿實下三聲淚,奉使虛隨八月槎?!鄙暇溆谩端?jīng)注·江水》里“漁者之歌曰:‘巴東三峽巫峽長,猿鳴三聲淚沾裳?!毕戮溆脧埲A《博物志》中的故事,即是說居于海邊之人,年年八月乘槎至天河,并按期返回海邊。這里寫友人嚴武回長安,杜甫希望與之同往,但不久嚴武病逝,使希望成了絕望。上句的“三聲淚”是杜甫在夔州身臨其境聽猿哀鳴而流下的眼淚,是實寫;下句“八月槎”則是寫自己希望化為泡影時的感受,是虛寫。前“實”后“虛”,相互映襯,委婉、細膩地抒寫了杜甫的真情實感。而反用,則是反故事之意而用之。如《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五首》其二“此邦千樹橘,不見比封君”中的“千樹橘”典,出自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,言不仕之人,其園田的收入,可與有官爵封地的封君的俸祿相比。這里的“千樹橘”是反用其意,謂瀼西地產(chǎn)貧瘠,那里的一片柑林只不過是借以養(yǎng)拙糊口而已,不是靠種橘以致富,故實難與“封君”相比。如此反用典故,既使用事的范圍得到了拓展,又收到了曲折達情的藝術(shù)效果。

          四、     典故暗用。古人認為詩文中暗用比明用好。王士禛《池北偶談》云:“作詩用事以不露痕跡為高。”即是說讓所用之事暗藏于詩句之中,使之融化其中而渾然無痕跡者最為高妙。如杜甫《雨》(始賀天休雨)詩中“牛馬行無色”一語,是由《莊子·秋水》篇“秋水時至,百川灌河,涇流之大,兩涘(sì 似。水邊,岸邊)渚崖之間,不辨牛馬”的語意化用而來?!肚锼菲獙懙氖撬疂q時水面寬闊,黃河兩岸和洲渚之間,看不清對岸的牛馬。這里所說的“牛馬行無色”,指的是在風雨迷茫中,難辨牛馬的形象,表現(xiàn)雨下得很大、很密的景象。又如《風疾舟中,伏枕書懷三十六韻,奉呈湖南親友》中“得近四知金”一語,“四知”指“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”,“金”指賄賂之金。這里化用東漢楊震拒收賄金之事,以“四知金”喻指湖南親友對自己的惠賜,謂其“金”都是出于廉潔之手,以解生活之困,不是非分曖昧的財物。前者從《秋水》篇“不辨牛馬”中化出,后者根據(jù)“四知金”的具體內(nèi)容加以概括,自創(chuàng)”四知金“一詞而反用其意。兩典運用得貼切自然,如水中著鹽,渾然無跡,猶如己出,從而豐富了所用之典的思想內(nèi)涵。

          五、     典故連用。在一首詩中一個接一個地運用典故,也是杜詩用典的特色之一。如《發(fā)同谷縣》中的“賢有不黔突(不黔突,煙囪還未熏黑。黔,黑。突,煙囪),圣有不暖席”二句,出自《文選》東漢·班孟堅(固)《答賓戲》:“是以圣哲之治,棲棲(忙碌不安貌)遑遑(匆忙不安定貌),孔席不暖,墨突不黔”和《文子》“墨子無黔突,孔子無暖席?!薄安磺弧薄ⅰ安慌睘橥x典故的連用,意在強調(diào)像孔子、墨子這樣的圣賢都不能安居,更何況我這樣一個愚笨饑餓的人呢?這里杜甫引孔、墨先圣、先賢以自況,言自己漂泊不能定居是理所當然的,也是自慰、自警之辭,其間隱含有對自己流離奔走生活的憤慨之情。杜甫在《贈裴南部》詩中,前六句一連用了六個典故:

          “塵滿萊蕪甑,堂橫單父琴。人皆知飲水,公輩不偷金。梁獄書應上,秦臺鏡欲臨?!痹娛琴浗o南部縣令裴氏的,當時裴氏有案在身,而袁判官前往推問。杜甫寫此詩是為裴縣令辯誣,冀望袁氏以直道為之伸冤。第一句的“萊蕪甑”,用東漢人范冉為萊蕪縣令時,炊具積滿灰塵,生活清苦之事,借以比裴令之清貧自守。第二句的“單父琴”,用孔子弟子宓子賤,任單父縣宰,善于用人,終日彈琴,身不下、堂而縣治之事,借以比裴氏,稱美裴令治縣有政績。第三句的“飲水”,用晉吳郡太守鄧攸赴任時,自帶糧食,不取俸祿,只飲當?shù)刂墓适?,借以比裴令,稱譽其為官清廉。第四句的“不偷金”,用西漢直不疑清白受誣之事,借以比裴南部,謂其操守清白,正直有德,反而蒙受不白之冤。第五句的“梁獄書”,用西漢人鄒陽受誣入獄,從獄中上書梁孝王劉武,自陳冤情,昭雪獲釋之事,借以比裴南部,謂其在獄中定有辯冤之詞。第六句的“秦臺鏡”,即“秦明鏡”,傳說是秦宮內(nèi)的一面寶鏡,可以照徹人的五臟六腑。此典出自晉·葛洪《西京雜記·咸陽宮異物》。這里以“秦臺鏡”喻指袁判官能明鏡高懸,秉公判案。以上連用的六則用事之典,是含義不同的典故,從不同的角度說明裴令守清貧、有政績、重廉潔、受冤屈、陳冤情等情況,最后以“秦臺鏡”為喻,謂袁判官定會秉公斷案,為裴氏昭雪。詩中六典,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行文明暢,述理周至,有很強的說服力和藝術(shù)感染力。

          六   用典突現(xiàn)主題。詩中運用典故的目的就是要為其主題而服務(wù),這在杜甫詩集中是比較突出的。如《貧交行》的主旨是諷今人交道澆薄,贊古人貧賤之交。為了批判世道炎涼,人情反覆的現(xiàn)實,詩中用了“管鮑貧時交”的典故,指的是春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的交誼。管、鮑二人曾一起做買賣,賺錢后,管仲總是多拿一些,鮑叔牙知其家貧,并不介意,始終善待之。后來,鮑叔牙又力薦幽囚中的管仲出任齊相,使之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(yè)。為此管仲感嘆道:“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鮑子也?!保ā妒酚洝す荜塘袀鳌罚┕堋ⅤU二人始終同甘共苦,心心相印,互為知音,無勢利之見,無輕薄之念,他們的情誼被世人千古傳頌,成為歷史上貧賤之交的典范。詩中將他們純真篤厚的交誼與“今人”冷酷澆薄的世態(tài)形成了強烈的對比,贊頌了古人,批判了今人,稱揚了古道,抨擊了現(xiàn)實,突現(xiàn)了贊貧賤之交,斥炎涼世道的主旨。再如《歲暮》詩,當時吐蕃入寇,邊境用兵,國家危殆,生民涂炭??墒橇钊耸氖俏某嘉鋵s無人挺身而救國難。于是詩中反用《漢書·終軍傳》中終軍主動向漢武帝請纓擒南越王事,謂“天地日流血,朝廷誰請纓?”緊接著又化用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龜雖壽》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,烈士(指有雄心壯志的人)暮年,壯心不已”的語意,謂“濟時敢愛死?寂寞壯心驚!”意思是說為了匡濟時難,我豈敢惜生?即使自己被朝廷冷落遺棄,也仍有烈士暮年的一顆壯心為國難而懸系。事典的反用“請纓”與語典的“壯心”,前抑而后揚,突出了全詩的主旨,其間包含了詩人對時局的殷憂與關(guān)注,對國家的熱愛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,也有對朝中庸懦無能的文武大臣的失望和譴責。

          七、 用典總領(lǐng)全篇。如《垂白》這首詩,是大歷元年杜甫在夔州時居西閣之作。開頭二句連用兩典:“垂白馮唐老,清秋宋玉悲?!边@里詩人以馮唐、宋玉自比,言自己白發(fā)垂頭,年老為郎,有似馮唐,時值清秋,心境悲涼,有如宋玉。這就點明了詩的老去悲秋之意,在全詩有提綱挈領(lǐng)的作用。下面六句具體申言其意:江喧樓迥,難以入睡,在這高高的西閣上,只能獨自度過時光;萬方多難,年歲老大,對國家無所補益,疾病纏身,自己漂泊在外,失去了家園;心中的哀傷遠甚于曹植、王粲、張載等人所作的《七哀詩》,悲哀又有何益,不如像古人劉玄石那樣一醉千日。正由于開頭二典總領(lǐng)全篇,意脈貫注,因此全詩顯得渾然一體,主旨鮮明,表現(xiàn)了杜甫憂慮國事的赤誠心懷和無力拯救國難的悲涼心境。又如敘事詩《贈衛(wèi)八處士》開頭二句云:“人生不相見,動如參與商。”參與商,二星名,參在西,商在東,此出彼沒,永不相見。這里以參、商二星比喻人生別后難見。下文緊扣“別有參商之闊”(曹植《與吳季重書》,具體敘寫會面之難。“少壯能幾時,鬢發(fā)各已蒼?!睆谋舜碎g外貌的巨大變化,言其分離時間太久,抒發(fā)別易會難的感慨。“焉知二十載,重上君子堂。昔別君未婚,兒女忽成行?!北砻鲿r間變化太快,倏忽間,二十年就過去了,從老友家庭的巨大變化,進一步說明人生的聚會之難。詩的結(jié)尾,杜甫因事生慨:“明日隔山岳,世事兩茫茫。”暗示在動亂的年代,明日一別,山岳阻隔,更覺重逢難期了。這樣又回到了別易會難的基調(diào)上來:昔日之別,二十載后才幸有今夜“共此燈燭光”;明日之別,時局的發(fā)展和個人的命運,你我都茫然無知,不可預料,再度相見就更難了。足見全詩情節(jié)的發(fā)展,都與參、商之典密切相關(guān),表現(xiàn)了戰(zhàn)亂年代人所共有的“滄海桑田”和“別易會難”的人生感嘆,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和藝術(shù)感染力。

          用典是一種“援古以證今(援引古事、古語來驗證今天之事理)”(文心雕龍·事類》)的藝術(shù)手法。使事用典得當,可使詩歌言簡意豐,生動感人。亦如劉勰在《事類》中所云:“故事得其要(所以引用事例如能抓住要害),雖小成績(事例雖微小也能取得成就),譬寸轄制輪(猶如小小的車轄能控制車輪。寸轄,車軸頭上的小銅鍵以防車輪脫出),尺樞運關(guān)也(不大的門臼可以使大門轉(zhuǎn)動。尺樞,指門的轉(zhuǎn)軸長不足尺。運關(guān),轉(zhuǎn)動大門)?!边@里是說典故雖小,如果用得恰當,是能發(fā)揮很大作用的,可以收到以小制大、以簡馭繁的藝術(shù)功效。但是如果用典不當,就不能起到應起的作用。在杜甫詩集的少數(shù)篇章中,也存在著用典失當?shù)拿 H纭犊揄f大夫之晉》,這是一首悼念亡友的詩章,此時杜甫的心情是極其悲痛的,全詩也寫得哀思沉重,感慨至深。只可惜的是在這首不足二十韻的五言排律中,就用了十則典故,有的讀起來還比較拗口。由于詩中用典疊現(xiàn)錯出,艱澀難懂,致使詩意難以明白曉暢地表達出來,也有礙于讀者對其思想內(nèi)容的理解。至于有的千別長篇古詩、長篇排律,其中引用古語、古事二十余條、三十余條,乃至多達四十條。其語句的佶屈聱牙就更不待言了。

          但是瑕不掩瑜,就杜詩全集而言,其精要得當,涵義豐富,靈活自然,如同己出的典故,仍是詩集的主體。這對于廣大讀者來說,可以從中吸取豐厚的歷史營養(yǎng),品味其奧義中蘊含的哲理,探求詩人艱難困苦的思想歷程,學習正確運用典故的藝術(shù)手法,都是大有裨益的??傊?,杜詩精煉恰切、含蓄蘊藉的典故是其詩集中綻放的一叢叢奇葩,也為唐詩的藝術(shù)寶庫增添了絢麗的色彩,而博學宏才的杜甫也不愧是唐代詩人之林中取事用典的藝術(shù)圣手。

           我是中學語文界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,中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繁重,教學內(nèi)容的蕪雜是人所共知的。退休前的課余時間,是一小塊、一小塊的,如同和尚的百衲衣,寫的教學心得,也只是課本中有關(guān)杜詩的小塊文章。退休了,時間才算是自己的。出于對杜甫人格的景仰和對杜詩的鐘愛,于是斗膽地編寫了這本《杜甫詩集典故探義》,意在為熱愛杜詩的讀者在繁茂的典故叢林中開辟一條蹊徑,使他們探索其典源,理解其典義,品味其詩意,果能收到如此效益,對我這個年且八旬的中學語文教師來說,可謂是莫大的慰藉了。但是,我終究不是學有專攻之人,加之自己孤陋寡聞,學識淺薄,書中難免存在鄙陋之見,謬誤之處和漏萬之弊,懇請各位杜詩研究專家和廣大讀者悉心指正。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2016年9月葉渠梁于全洲孝高公寓青燈齋

      99精品视频在线,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,国产999视频在线播放,中字人妻内射喷潮第二页

      
      
      <b id="roa7q"><abbr id="roa7q"></abbr></b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