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b id="roa7q"><abbr id="roa7q"></abbr></b>

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 > 學生頻道 > 文學天地 

      漫話冬日

      已瀏覽:18923 來源:本站  發(fā)布時間:2015-01-25

      漫話冬日
              ——故鄉(xiāng)回眸之三

              劉緒煌

        立冬過后,萬物蕭條,寒霜鋪蓋大地,北風掃蕩山野,冰雪封凍河塘。山村沒有了春的青綠,沒有了夏的蛙鳴,沒有了秋的金黃,只有冬的肅寂與清冷。寒冬臘月,村民似乎沒有春夏秋的繁忙,田間的農事相對少了,閑暇的時間相對多了。
        在我的記憶中,大寒時節(jié),如果天氣放晴,太陽高照,人們便從屋里出來,在坐北朝南的山墻邊曬太陽,老人穿著厚厚的長棉襖,年輕一點的穿著粗布短襖,腰上纏一根腰帶,有的手捧一個火缽,有的還帶著一個旱煙袋,或站或坐,聊聊家常,談談異事,偶爾露點笑聲,顯得十分清閑。雨雪天氣,人們在屋里也關不住,成了隔壁五爹家的???。那個時代,在這窮鄉(xiāng)僻壤,很少有人買得起在雨水中行走的膠皮鞋,有的在布鞋上套一雙硬梆梆的牛皮屐(又叫木屐)從家里走出來;沒有木屐,有的就用兩寸來厚的木板砍成鞋底大小,釘在舊布鞋的鞋底上慢慢從家里走出來。梆梆的牛皮屐聲,咚咚的木板鞋聲,從泥水中一直拖到五爹家門口,笑哈哈的走進去,寒冷沒有了,半天的時間在火缽旁打發(fā)過去了。

        冬日的閑暇并沒有施舍給每一個人,在那貧乏加封閉的山村,再閑暇的女人也沒有資格去享受那份清閑。一日三餐,漿洗縫補,全是婦女的事。清早,大籃子的紅苕要提到塘邊去沖,中午,大桶的衣服要提到河邊去洗,雙手浸在刺骨的冰水中,紅通通的,有時凍僵了,全無知覺。我的祖母,我的母親,不都是這樣生活的嗎?冬天,除了這些家務,就是坐下來紡線織布。我們山村,棉花不多,家家戶戶種一點,利用冬閑,趕緊搓棉,紡線,漿線,牽紗,然后上機。婦女們坐在織布機上,腳踩踏板,雙手傳遞著梭子在經線間來往穿行,十天半月手腳不停的勞作,慢慢織成幾丈粗棉大布,染上顏色,給家人做件長褲短褂,也算是迎接新年穿上新衣的一種享受了。

        貧窮的山村,糧食年年短缺,人們一日三餐要精打細算。冬臘月間,晝短夜長,家家早上吃點紅苕煮稀飯,中午吃點紅苕帶干飯,晚上再吃點什么稀稠的飲食敷衍一下完事。所以不論多少,家家冬天都要做點豆絲,大米中加點豆子、麥子等雜糧浸泡一兩天,在手推磨上帶著水磨成漿,再在鍋里燙成一張一張的豆皮,攤涼后一張一張卷起,切碎,曬干。冬春時節(jié),抓把豆絲放在鍋里,再摻加大把大把的青菜,添加水一煮,不就是簡樸的夜餐嗎?鄉(xiāng)村民風淳厚,不管哪家做豆絲,都要特意燙幾張大點的豆皮,上面撒點鹽菜,卷成小方塊,送給左鄰右舍的孩子嚐嚐,我小時候就沒有少吃這樣的酸鹽菜豆皮。貧困山鄉(xiāng)的父老鄉(xiāng)親,生活是這樣的清苦,情意卻是這樣的深厚,我能忘得了嗎?

        我們山村,長著許多稀有的木梓樹(學名叫烏臼),秋末,綠葉叢中,細小的枝條上結滿了綠色的木梓果球;初冬,果球的綠皮裂開了,經霜的紅葉落下了,滿樹是銀白的木梓,山坡上,田塍邊,村前村后,白汪汪的一片,煞是可愛。這是村民冬日的一點小收獲。壯年男子爬到樹上,用竹竿上綁著的鐮鉤把結滿木梓的枝條折到地下,婦女或孩童撿起來裝進筐子,然后把一顆顆白白的木梓摘下來,樹多的人家十天半月才能做完,家家戶戶可以收到百十來斤,賣給榨房置匹油,多少是點收入。小時只知匹油用來做白蠟,殊不知作用可大呢。六十年代,我回到老家,再也沒有看到滿山遍野的木梓樹,據說,這名貴的樹在五八年已砍伐殆盡,多可惜啊。

        時光在流逝,冬日年年有,過去,現在,將來,絕不可能也不應該有相同的冬日版本。我回望的冬日人事,只是一段個人為之留戀的歷史沉跡,因為我永遠忘不了生我養(yǎng)我的故鄉(xiāng),永遠忘不了早已作古的父老鄉(xiāng)親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    寫于二〇一五年元月

      99精品视频在线,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,国产999视频在线播放,中字人妻内射喷潮第二页

      
      
      <b id="roa7q"><abbr id="roa7q"></abbr></b>